查看原文
其他

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| 砷还原菌介导的砷形态变化与矿物转化过程中再分布

econote 生态与地理速报 2023-09-06


点击上方蓝色字体,关注我们


(As)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较高毒性的重金属。目前,地下水中As含量不断增高,其已经严重威胁了大众的健康。因此,探究As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之间的迁移机理具有重要意义。一般而言, Fe(III)-氧化结合态As的动态变化受到异化As(V)还原的调控。然而,pH值和细菌环境对微生物介导As形态改变和铁矿物转化的耦合过程的影响尚不清楚。因此,该研究将As(V)结合的针铁矿与不同As(V)还原菌在不同pH值下培养。


结果表明,在pH = 7时,细菌的生长处于最佳状态,因而As还原效果最为显著。然而,当pH = 7时,由细菌引起的Fe(II)迅速形成诱发次生矿化和显著的As-再吸附,导致水中的As浓度是最低(0.8–3.7 mg/L)。本研究首次在时间演化角度提供了矿物相的光谱学证据,并表明了当磷酸盐存在时,蓝铁矿会先沉淀并吸附大量的As(III) (40-44%的固态As)。此后,持续增加的Fe(II)可能催化纤铁矿最终形成磁铁矿,进而螯合成水溶态As(III)。相反地,在pH值为59时,细菌生长受到抑制,微生物所衍生的Fe(II)浓度相对较低,则不会引起次生矿物形成。因而,释放的As(III)大部分留在溶液中(6–9.7mg/L)。该研究指出,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, Fe(III)氧化结合态As在生物反应中可能产生更大的风险。此外,细菌种类可能会强烈地影响铁矿物转化途径以及As固液相的再分配。


想了解更多,一定要下载原文阅读 ↓↓↓

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jhazmat.2020.122886



 

    欢迎同行加入生态笔记交流群(纯学术交流群),探讨有关生态、环境、农业等学术问题 ,分享学术资源。入群请添加管理员微信:Eco_note。(长按与识别下方二维码)

    转载请联系管理员开通白名单,转载需标注来源。

——小编


欢迎共同开展调研产品推广等商务合作

测试分析植物、土壤和水样等,可联系我们。

喜欢就转发、收藏、点“在看”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